來自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園區的消息,今年以來,園區創新實施“減事項、并環節、有流程、縮時限、強服務、重事后”舉措,“不見面”審批、“告知承諾制”等改革流程精簡50%以上,審批提速60%以上,不斷探索出“經開區模式”,努力幫助園區企業在疫情影響下破局前行。
今年以來,生物園區重新調整了園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小組,實行“一把手”親自抓、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。建立了包保服務機制,以機制變革帶動營商環境轉變,管委會領導班子分別帶領責任部門深入49家包保企業調查研究,解決重點難點問題。
同時,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積極探索“拿地即開工”的全新工作模式,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。將服務范圍涵蓋投資建設類項目全過程,充分利用土地從報批到簽訂合同的寶貴時間,主動上門了解項目建設進度,針對施工許可、市政審批、產權證書等手續辦理事項,提前指導企業準備所需材料,實現“拿地即開工”預審批模式,推進審批再提速。提供“店小二”“保姆式”跟進服務,幫助企業解決了牦牛骨提取小分子肽生產、中煤清潔能源科研基地項目天然氣管線改遷、青海制藥廠搬遷擴能項目環評批復等落地建成過程中的具體問題。對接銀行實施“千名聯絡員進企業”行動,為企業提供“一對一”精準服務。
此外,針對之前營商環境工作中暴露出的理念偏“舊”、協同不暢、作風不實等突出問題,成立園區政務服務效能營商環境督查領導小組,出臺《生物園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投訴處理制度》,讓企業群眾真正感受到政務服務“刀刃向內”的決心和信心,在對癥施治中提升效率、改進服務、不斷釋放善意和溫度。(周建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