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為貫徹落實全國地方志系統表彰先進會議暨2022年全國省級地方志機構主任工作會議精神,進一步提升方志文化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,在服務新時代中彰顯地方志價值,3月23日,省地方志辦公室組織召開《走近青海歷史文化叢書》編纂工作協調會,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楊松義主持會議并講話,承擔叢書編纂工作的10位省內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會議。 會上,與會專家學者結合個人學術研究實際,圍繞主題定位、觀點把握、資料取舍、體例規范、出版設計、完成時限等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討論,交流了意見,并達成共識。《走近青海歷史文化叢書》計劃分7冊,每冊字數約15萬字,擬于2022年底完成出版。該叢書的編纂出版,對于人們全面認識和了解青海、提升青海知名度和影響力、繼承和弘揚青海優秀傳統文化、建設文化名省等具有重要意義。
楊松義介紹了該叢書編纂的意義和目的,提出了編纂要求。他強調,文化積淀著各族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代表著各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,是各民族生生不息、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,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,是當代青海發展的突出優勢,是在各種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。文化既是歷史的,也是當代的;既是民族的,也是世界的。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,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。編纂該叢書不只是2004年版和2005年版《青海史話》的簡單再版和重新印刷,而是對青海歷史文化特點更加系統、全面的整理,以使這套叢書的歷史文化分量更重、底蘊更深厚、內容更飽滿、文辭更雅致、版式更精妙、閱讀更便捷。他提出,編纂好《走近青海歷史文化叢書》要把握和注意以下原則和要求。要堅持新觀點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保護好、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,對歷史負責、對人民負責”為出發點,客觀敘述歷史,正確提煉觀點。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、觀點和方法,遵守現行的政治紀律、法律法規、政策規定、出版規矩和有關程序,述而不論,寓褒貶于敘事之中。要堅持大歷史觀、大文化觀和正確的民族宗教觀,以歷史文化發展為脈絡,全面展示青海深厚的歷史文化,突出時代性、學術性、權威性、嚴肅性與通俗性,以敬畏歷史、敬畏文化和敬畏生態之心講好青海歷史故事,記述好青海文化傳統,弘揚主旋律,傳播正能量。要處理好史志關系、歷史本源和史話的關系、史話本與歷史文化本的關系,把握運用好體例,在繼續使用“史話體”的同時,適當兼顧“通史體”,以講故事或漫筆形式娓娓敘述史實,對其發展過程的主脈絡和重大事件適度畫龍點睛、指點關津。要正確處理取與舍的關系,注意補充新發現的歷史文獻記載資料和考古已經有了結論的新發掘,吸納新的科研成果。要注意糾正原“史話本”的錯情,進一步訂正史實,核查原文和出處,認真校核,確保技術層面的錯字、漏字、別字、重字以及標點符號的錯誤徹底“清零”。要把精品意識貫穿編纂始終,以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勤勉務實的作風扎實做好正文注釋、文字擴充、圖片放置、版式設計等工作,嚴把政治關、史實關、體例關、文字關、出版關,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叢書,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叢書編纂工作,不斷推動全省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。 會議的召開,標志著《走近青海歷史文化叢書》編纂工作全面啟動。 ( 業務指導處 李海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