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青海職業教育改革綜述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" > ——青海職業教育改革綜述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" />

   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 |  省委  |  省人大  |  省政府  |  省政協
    藏文版  |  設為首頁  |  加入收藏  |  無障礙閱讀  |  進入關懷版   
    您的位置: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 / 民生服務 / 公共服務 / 教育服務 / 職業教育

    拆掉“獨木橋” 架起“立交橋”
    ——青海職業教育改革綜述

    來源: 青海日報    發布時間: 2020-11-14 10:45    編輯: 馬燕燕         

    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修專業的學生在上課。(省教育廳供圖)

    湟中職業教育中心的學生在制作版畫。

      近年來,我省面對布局結構不合理、專業設置大而全、產教融合度不高等問題,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。一批產教深度融合、高原特色鮮明的職業院校和特色專業涌現,初步構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。

      “在過去的40年里,青海職業教育走過了起步奮斗、調整完善、快速發展三個階段,現在正值創優提質新階段。”省教育廳副廳長馬嘉賓說。在不斷改革實踐中,職業教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,經費保障穩定增長,辦學條件逐步優化,產教融合日益深入,教育質量不斷提高,職業教育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和提升。

    面向當前 學以致用

      改革開放以來,青海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4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,“但底子薄、基礎差、專業少、就業低也是青海職教幾年前的真實寫照。”從事職業教育多年的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馬福強說。

      2014年以后,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號角吹響,從過去主打資源牌的粗放型經濟,轉向鹽湖化工、清潔能源、高原農畜產品和旅游文化四張王牌。全省中職學校校舍面積增加16%,教學儀器設備值增長186%;高職校舍面積增加90%,教學儀器設備值增長402%。中職教育繼續執行免費教育政策,免除學雜費,免費提供教科書,對一、二年級農牧區學生、城市貧困家庭和涉農專業學生按年生均2000元標準提供助學金。

      2017年,我省印發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編制完成職業教育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、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規劃等,明確了職業教育發展目標、辦學規模。同時,省教育廳會同省發改、財政、經信等部門在現代學徒制、集團化辦學、創新發展等方面制定具體實施方案,建立了教育教學質量評估評價體系,進一步完善了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育人機制。各市州將“辦學條件差、特色不鮮明、發展潛力小”的職業學校實施整合,重點打造“一州一校”,確保每個重點行業都有一所以上職業院校支持,青海職業教育才有了起色。

      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和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,都是省教育廳直屬的職業學校,校名只一字之差,相距幾十公里,曾經的專業設置幾乎相同,招生時難免“打架”。

      重工學校校長李智告訴記者,“教育廳為了調整布局,專門請來相關部門來給我們兩所學校把脈。現在,我們逐漸變換了跑道,我們學校重點往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發展,工業學校則主攻現代生活服務業。”

      “這兩年我省通過全力推進職普融通、中高職銜接、職業教育與終生教育相融合,使青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。”馬嘉賓說,目前,我省共有中等職業學校36所、高等職業院校8所,在校生共計109765人,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基本覆蓋青海省支柱產業、優勢產業及特色產業。中職學校開設專業19大類90多個,專業布點265個。8所高職院校開設土木建筑、醫藥衛生、農林牧漁、交通運輸、電子信息、裝備制造等19個專業大類112個專業,專業布點123個。2018年,青海省中職招生扭轉下滑趨勢,首次突破30000人大關。

      強有力的投入保障和學生資助體系的完善,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職業學校“黑板上種田、課堂上實訓”的辦學條件,機器轟鳴、仿真車間、對接工位、校企合作,免學費、助學金,使職業院校的吸引力日益彰顯。

   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

      “2016年我們與銳捷網絡合作開設訂單班——‘銳捷班’,這是我們校企合作的重點項目。”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廖春生驕傲地說,這個企業與學校合作進行專業共建的產教融合項目,是由企業向學校提供包括培訓實踐、現代學徒制、頂崗實習、校園雙創、雙師型教育團隊建設在內的綜合教育服務,幫助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。

      “我們班最大的優勢是零距離上崗,畢業后可以直接參加工作。”2018“銳捷班”學生王文旭說,這都得益于學院實行的雙身份、雙導師、雙主體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。

      “雙身份,既是學生、又是學徒;雙導師,既有學校老師理論教學,又有企業師傅實踐指導;企業和學校的雙主體又發揮著監督督促的作用。”廖春生介紹,通過這一模式可以完成教學內容和行業標準的對接,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對接,專業設置和行業需求的對接。畢業的學生也基本實現了地方離不開、行業能認可、國際能交流的目標。

      2014年,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引入青海西奧電梯有限公司,共同投資1000萬元建立實訓基地,摸索現代學徒制試點;2016年又引入青海甲山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,共建甲山生產性實訓室。

      “實訓期間,我參與了甲山公司的智能家居體驗館、別墅室內設計等項目,這讓我更有底氣參加全國性技能大賽。”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王子琪說。

      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海峰說,通過市場調研和論證,從2014年開始,學院新增了消防工程技術、建筑材料工程技術、園林工程技術、信息安全管理等專業,學生畢業后企業搶著要。

      為了防止校企合作中企業單方面違約使學校和學生承擔損失和風險,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摸索出“政校企”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,從2018年開始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合作,由工業園搜集、整理園區各企業用工需求,一并提交學校進行訂單培養,大大降低了人才培養風險,起到了示范效應。

      據了解,我省近年來累計有20所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,建立了300多個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,與省內外近1450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。每年培養各類技術人才近3萬人,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保持在95%和90%以上,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。

    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

      走進民間傳統工藝類專業實訓室,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作品和藏繡作品映入眼簾,實訓室正中央的投影儀上播放著講述唐卡繪制過程的影片,學生萬德扎西坐在畫布前,用筆尖蘸取顏料,給自己的作品上色。

      18歲的萬德扎西來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東巴鄉乙浪堂村,家里以種地為生。從小他就癡迷于充滿魅力的民間藝術——唐卡,中考結束后,他選擇來海南州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唐卡繪制。磨布、勾線、調制顏料、上色、開眼、用金……每天自早晨7時至晚間8時30分,萬德扎西認真學習唐卡繪制。

      “完成現在的這幅作品大概需要40多天,市場價能賣到5000元左右。學長、學姐畢業后,有的進了企業,還有人自主創業開辦唐卡公司,每月收入在4000元到7000元不等。等我畢業了,也可以憑著自己的手藝讓家里生活好起來。”萬德扎西說。

      藏族學生麻文成來自互助土族自治縣。2003年從互助職校中餐烹飪專業畢業后,經過十多年的奮斗,已經成為互助職校“校企聯合辦學”實體——樂業酒店的總廚,他憑借一手好廚藝,已在當地行業中頗有名聲。麻文成的另一個身份是互助職校理論課教師,他作為班主任每星期一、三、五為中餐烹飪班的學生上課,學生寒暑假見習期間,就在樂業酒店實操,“老師+徒弟”帶出來的學生就業率高,成為搶手貨。“當然,在校的教學每月有2000元的報酬。加上他酒店的年薪,收入頗豐。”互助職校校長汪元壽說。

      “職教一人,脫貧一家,帶動一片。”馬福強介紹,2017年,我省啟動實施“求學圓夢計劃”,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優勢特色專業,單列招生計劃、免費免試入學,專門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。僅2019年,共完成學歷教育2745人,培訓2326人,高職實施精準扶貧招生計劃2400余人。

      我省還大力拓展職業教育的培訓功能。對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、農牧民、退役軍人、殘疾人、轉崗人員、下崗失業人員等群體開展技術技能培訓,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。

      “我們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,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,切斷貧困代際傳遞,努力實現一人就業,全家脫貧。”馬嘉賓說,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深化現代職業教育改革,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,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,切斷貧困代際傳遞,是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。(趙靜)

      記者感言

    職業教育改革直接惠及民生

      提起職業教育,以前給人的刻板印象可能是“弱勢教育”,大家都不太重視。一些職業院校的學生及家長,甚至老師都缺乏自信,覺得低人一頭;一些學生畢業后就業不理想,感覺學不學區別不大。說到底就是社會認可度低,學生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等值回報,有“英雄無用武之地”之感。但隨著深化改革的春風,職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,各級政府、各職業院校都把職業教育改革當成頭等大事來做。

      2019年5月10日,在中國政府網公布的通報中,因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獲國家獎勵支持的6個省份中,集高原地區、民族地區、西部地區于一身的青海躋身其中,與浙江、山東、廣東等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并駕齊驅。

      放眼青海,經濟轉型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。從過去主打資源牌的粗放型經濟,轉向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、清潔能源發展、特色農牧業發展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“四張牌”,青海經濟正在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。

      秉承“培養你所需要的人才”的理念,職業教育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合格的勞動者和技術人才,為受教育者的可持續性發展“夯實基礎”,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受教育者提供應對崗位要求的必要“職業準備”,為有志于走專技專能道路的“千里馬”搭鞍配鐙,為他們鋪平發展道路,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題中之義。

      青海職業教育改革,已讓“職教一人,脫貧一家,帶動一片”的成效漸顯。我省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,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,切斷貧困代際傳遞,努力實現一人就業,全家脫貧,將職業教育干在了實處,創出了成效。

      職業教育改革貴在創新,重在落實。我省通過政府搭臺,校企唱戲,在投入和管理上打破辦學“單一化”現象,形成多個辦學主體、多種投資主體共同辦學的多元格局。集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職業教育辦學,不但集聚更多的經濟資源、人力資源和智慧資源,解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資源不足的困境,而且能更好地改變過去輕視職業教育的陳舊觀念,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。

      目前,中等職業教育、職業院校正在通過“校企合作工程”提升產教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現代水準的中職學校。但改革無止境,還需要繼續緊貼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這一主題,用“招生品牌工程”有效解決中職招生難題;用“實習就業工程”有效提升實習就業質量;用“師資提升工程”有效提升師資隊伍水平;用“管理提升工程”有效助推學校管理效率;用“專業建設工程”實現人才培養精準供給。只有勇于改革,守正創新,才能把職業教育辦得風生水起,為每個走出校門的年輕人順利走向職場打實基礎。

      廣大職校學生也要以“人往實處走”為目標,珍惜黨和國家提供的寶貴學習機會,全力培養自己從專業理論知識的“應知”到“應會”再到“知行合一”的職業能力。通過借助“校企合作、工學結合、產教融合”的機會,“做中學、學中做”,以自己既是學生、又是學徒的雙重身份,學好、做專自己的專業,實現與行業需求更好對接,得到社會的認可,成就人生夢想。

  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|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|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| 最近中文字幕无免费|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|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|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|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|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| 内射无码午夜多人|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|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|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|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| 日韩AV无码不卡网站|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|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|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|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|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|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| 中文字幕你懂的|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|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|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|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|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|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|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|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|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|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|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|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|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|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|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| 最近最好最新2019中文字幕免费|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|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|